姜子牙封名此山,鲁隐公栽种银杏,唐高祖修筑寺院,列为“东少林寺”,沂源这座寺,千年沧桑厚重如史诗。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黄山 寺庙 姜子牙封名此山,鲁隐公栽种银杏,唐高祖修筑寺院,列为“东少林寺”,沂源这座寺,千年沧桑厚重如史诗。

姜子牙封名此山,鲁隐公栽种银杏,唐高祖修筑寺院,列为“东少林寺”,沂源这座寺,千年沧桑厚重如史诗。

2023-11-22 10:30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清代《沂水县志》记载,唐高祖武德二年,战乱平息,天下太平,为保百姓安居乐业,唐高祖李渊即择莲花山之风水宝地,拨库银修建寺庙一处,命名“弥陀寺”。武则天称帝后,改国号周,奉行儒、释、道三教合一,重修弥陀寺,建观音阁、三圣堂。

弥陀寺大雄宝殿

据少林寺志记载,唐代有少林高僧在此修行,列为少林下院(东少林);元代建十一层双塔,又称塔山。景区内有隋唐摩崖造像、弥陀寺、千年银杏、玉皇殿、至元古碑、商周东安古城、西寺以及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旧址等众多景观,莒鲁会盟、李逵打虎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,是文化旅游、休闲渡假的圣地。

史诗不必亘古绝唱,也许就是这样一座小小的寺庙,就曾受各方朝圣,佛音滚滚普渡众生。据史书记载,唐山寺始建于隋唐时期,是皇家佛教、道教圣地,为隋唐时期的皇家寺院。主体建筑包括大雄宝殿、观音阁、九龙壁等。佛殿采用石柱雕梁加小青瓦,圣像采用石雕彩面,基本呈现隋唐始建时的格局。

大雄宝殿

高高的山门楼有两层,一层是洞门进入寺院,二层是观音阁,上面有观音菩萨塑像,观音阁小瓦屋脊,高挑屋檐角,山门朝南,一看就很气派。进入山门,来到院里,正面是大雄宝殿,高台阶,有大理石栏杆,大雄宝殿气势宏伟。

弥陀寺的建筑之精美,令人叹为观止。即便这处寺院风雨千年藏在深山密林中,国人未识,凭匠人们走心的创造,也足以让它成为一部凝固的史诗。

走不走得出这座封闭的院墙,全在一念之间。在这里体味高境界人生,以一种松弛、超脱的心境抵达平凡,你所承载的,岂止是一个时代的记忆?

鲁隐公载下的银杏树

大雄宝殿左侧是一颗两千多年的银杏树,至今枝繁叶茂,果实累累,据树下碑记载,此树距今已有2700多年,相传鲁隐公八年(公元前715年),莒鲁会盟时由鲁隐公所植。

银杏树醉了这个初冬,在冬天日渐萧瑟的大地上旗帜鲜明地辉煌着。也许,我们一生会见证戏内戏外的悲欣荣辱,纵然韶华易逝、世事变幻,不变的依旧是木廊回转,檐牙高啄的孤傲。

古银杏树北侧5米有一古井,现用大理石浆砌成台,六角形井口并大理石护栏,井口南侧立碑,碑正面刻有“八功德水”四字,背面镌刻该井历史叙述。

据记载,该井建于公元619年(唐高祖武德二年),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。当年,弥陀寺僧人在寺内自然水泉的基础上挖建而成。

该井旱不枯、涝不溢,井水温凉、洁净、甘美、轻柔,因井底遍扎银杏树根,在水润银杏的同时,银杏的药用性能也浸渍在水中,故饮此水,可除疾固本,安心养神,从古至今常有人到此求水治疾,饮后竟百病消散,身心自在,于是信众们认定此水是极乐净土八宝池的“八功德水”。故有“神井”、“圣井”之说。

摩崖造像

九顶莲花山总面积4.79平方公里。摩崖造像、至元古碑等一系列历史古迹,无不向游人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蓬勃发展的古代文明。

九顶莲花山四周被陡峭地崖壁包围,远望崖壁,宛如一条飘扬的玉带。在陡峭的岱崮崖壁上下,留有不少历朝历代人们活动的遗迹。

在九顶莲花山下,有古代“五百罗汉”摩崖,均为浮雕石刻造像。据记载,这些摩崖造像最早可追溯到唐代,虽经千年沧桑风吹日晒,但依旧彰显着着历史的沉淀和厚重。

终于明白弥陀寺为什么不将自己刻意地展现在世人面前,而是安安静静地看人生的潮起潮落。这里,没有游人如织,但慢慢沉淀下来的厚重的历史和文脉,更令人敬畏。

弥陀寺是皇家寺院,经过历史的沧桑洗礼,很多历史文献有待挖掘,今天我们只能从碑文及传说中了解它的过去,更多的史料等待着有缘人解开它千年的面纱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